锦岁觉得这跟敌人也很有关系,誉王党太蠢了!
高高在上,闭目塞听太久。
他们以为小小边城是边城荒芜之地,却不知这小地方对长安来说,俨然是赛博之城!
此时听到官员们的赞声,程榆和锦岁一样,已经麻木了,不像之前那样骄傲。
实在是听得太多了,他们也太大惊小怪,连边城百姓都习以为常的巨型机械,这些长安来的官却能一看看一天。
百姓都私下讨论:“不是说长安来的官老爷很了不得吗?怎么个个跟乡下人进城似的?”
“听说这些东西长安没有,所以他们才稀奇。”
“啥东西没有?”
“土豆、红薯、有轨马车、盐田、大棚菜、大海船、路灯、吊车……全都没有!”
有人不信,指着路边的路灯说:“长安可是国都,咋能没路灯?”
有长安来的人轻叹一声:“确实没有,所以宵禁时间一到,全城漆黑。”
“咝,俺还以为长安灯火通明,美得跟神仙住的地方似的,竟然连个路灯都么得!”
这时,有一辆四轮的大马车停在面前,几个人上了马车,长安的人不懂,忙问:“他们干啥呢?”
“坐公交车到工坊。”
“公,公交车?”
“长安连公交车都没有吗?那你们平时出行只能靠腿走?”
等知道公交车是干啥的,官员们又惊了:“如此一来,连城外百姓也能快速进城?”
程榆道:“边城不缺马,路修得宽,马车多些也不会堵塞。
公交车是凌姑娘提出利民惠民的,虽然也收费,但费用极低。”
官员们都知道,凌姑娘就是未来的皇后娘娘,再看程榆和李恒对凌姑娘的态度。
有些老官员心中浮现‘牝鸡司晨’,倒是年轻的官员觉得皇后娘娘很了不起,一介女流,竟然能在陛下去长安期间,将边城管理的井井有条。
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,甚至百姓子民,对她恭敬有加,看来我们大夏将出一个史无前例的皇后。
唯一让官员们不喜欢的地方就是流民营,得知来边城的难民、流民都会在流民营受到妥善安置,从未有将流民拒之城外的情况。
他们都担心起来:“如此一来,边城为国都之后,肯定有更多的流民涌来,还用过去那温和手段对待,于国不利啊!”
“以本官之见,应该关了这流民营,设置关卡,严防流民涌入边城。”
不少官员附和:“是极!
一些衣衫褴褛之辈,三教九流之人在涌进国都,简直是有伤风化!”
“这流民营还建在陛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,多不好看!
趁陛下还未回城,直接将其移走才是。”
……
程榆默默地听着,只是拳头越握越紧。
可又不能不解释,因为他不解释,换凌姑娘来解释,很容易演变成暴乱事件。
凌姑娘一直在找机会,想把他们拉去军训呢!
“陛下说了,只要天下还有一个百姓吃不饱、穿不暖,流民营就不会取消!
众位大人如果觉得国都不应该有流民营、慈善堂之类的所在,就应该想法子令天下百姓皆吃饱穿暖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