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,他主张推行儒学,有周阳在,他这一策岂能推行?
就是景帝也不太赞成。
景帝这几天看了百行百业,为各式各样的技艺所震憾,要不是周阳力主,他不会把这些人才招集起来。
哪里想得到,一看吓一大跳,这些技艺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,而汉朝却是离不开。
是以,景帝更加赞成周阳的主张,要在汉朝大举办学,鼓励百业之学。
这事还真得找一个人来管理,董仲舒非常合适。
为这事,景帝找董仲舒面谈,董仲舒先是力主推行儒学。
等到景帝把周阳的想法告诉他后,董仲舒哑口无方了。
周阳的想法一旦实现,汉朝之强盛可想而知。
董仲舒这人明里是儒生,实际上是个法家之士,懂得权变之道,思虑之后,接受了周阳的主张,决心在汉朝推行教育,把办学这事做好。
董仲舒有才学,却有一短,喜欢把事情扯上天人感应,弄得神神秘秘的。
哪怕是失一场火,他也说那是上天示警。
对他的天人感应之说,景帝就不会考虑,因为那会限制皇权,皇帝能让自己的权力被限制吗?皇帝没有认为他那是妄言,已经算是宽容了。
董仲舒就是喜欢这么干,惹恼汉武帝,随便找了个借口,把他扔进监狱去关了一段时间。
董仲舒终于学乖了,不敢乱说话了。
“诺!”
董仲舒领命。
今天的董仲舒,不再是狂生之态,穿上了丝履,儒雅清奇,让人大生好感。
景帝一件件国事派下去,这些新进官员都有事情办。
当然,他们有事办了,那些先前的朝臣,就有人给架空了。
机灵点的,马上请辞,景帝照准。
不够机灵的,还想恋栈,景帝把他们贬到那些不重要的地方,任由他们爱干嘛干嘛去。
最引人注目的,就是窦婴都被架空了。
他除了还担着一个太傅头衔外,一点事也没有了。
窦婴一直是重臣,又是景帝的表兄,深得景帝信任。
最重要的是,他也力主抗击匈奴,还曾数次请命去打匈奴。
竟然连他都给架空了,真不明白景帝是如何想的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朝局的变化,这才刚刚开始!
暴风雨在后面!”
周阳念头转动之际,已经隐约猜到景帝的用意了。
一直到了饷午时分,景帝才把这些新进官员的事情派定,下旨退朝,要他们去忙活。
经过这次改变,以前那些畏惧匈奴的官员已经十去七八。
即使留下来的,再也不敢说匈奴如何如何厉害了,只有老老实实的为击破匈奴奔走。
可以这样说,如今朝中的官员,绝大部分主张用刀剑和匈奴说话,就是主战派。
武将们自是不用说了,力主与匈奴大战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